满归贝尔茨河国家湿地公园

发布时间:2023-04-24       作者:

自然,时间烙印的记号;

中国的最北端,密林摇曳中,翻涌着四亿年前的海啸;

北纬52°的极冷河谷,是方圆五千六百万平方公顷的生态容器;

奔跑、翱翔、哺育、厮杀,生与死的战争,一直以各种形式在这片湿地上演。

这里,是满归贝尔茨河国家湿地公园。

 

激流河,又称贝尔茨河,发源于大兴安岭西北麓三望山脚下,一路奔流不息,是北部原始林区弯度最多、宽度最大、落差最高的河流。满归贝尔茨河国家湿地公园东以阿鲁自然保护区为界,西以伊克萨玛国家森林公园为界,是中国高纬度湿地公园之一,也是中国年平均温度最低的湿地公园之一。

满归贝尔茨河国家湿地公园,是鄂温克民族上百年不变的栖息之所。4908.94公顷的生态区,87.54%的湿地率,是维护额尔古纳流域和呼伦贝尔草原生态安全的重要水源涵养区,也是我国保存最好、面积最大的森林-湿地生态系统之一。对于净化水质、保护珍贵而脆弱的寒温带湿地生态系统、调节周边环境气候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林木婆娑,水草丰茂,永久性河流、草本沼泽、森林沼泽三种湿地类型在这里相映生辉,各类鸟兽鱼虫在此栖息繁衍,是开展科普教育与科学研究重要的生态环保基地

春生四月,冰雪消融。雌狍驱散身边的幼狍,进入密林分娩;驼鹿脱下厚厚的冬衣,长出硕大的新角;黑嘴松鸡发出“帮帮”的啭啼,向雌鸟舞羽求爱;棕熊结束漫长的冬眠,走出洞穴大快朵颐。

夏水如碧,波光粼粼。水中常见兴安细鳞鱼,被誉为“冷水鱼王”。属冷水性山麓鱼类,蛰伏在贝尔茨河湿地的潺潺溪流中

苍鹭,有着“长脖老等”之称,常单独涉于浅水处,为等候食物,可站在同一地方长达数小时之久。一旦时机成熟,立刻伸颈啄之,行动极为灵活敏捷。

秋风习习,叠翠流金。林中穿行的猞猁,外形似狼,又称狼猫。耳尖生有黑色耸立簇毛,四肢粗长而矫健,作为这个地区最凶狠的猎手之一,任何生物都可能成为它的美餐。

鸮,俗称猫头鹰。常见乌林鸮、雪鸮等在这片湿地出没。

岁暮天寒,万里雪飘。行走在雪原上的原麝,在11、12月为发情的高峰期,雄兽互以犬齿厮打,争夺繁衍后代的权利。

紫貂,尾毛粗大蓬松,约占体长的30-40%,厚实的被毛保证其在极度深寒的环境下,仍能无所畏惧的猎食与迁移。

日月更替,岁月轮回,太多太多的动物在这片湿地自由安居。它们静守于此,不去思考生的意义,却又用尽全力,抓住每一个生的机遇。

据实地调查,湿地范围内共有野生脊椎动物23目49科130种,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5种,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32种。
  

大兴安岭西北麓的泰加林,是环北极圈泰加林进入中国的唯一延伸区域。泰加林往往是单一树种的纯林,落叶松,则是这片湿地上泰加林的主宰。

偃松,又称马尾松,有着“水中千年松”的美誉。漫山遍野的偃松俯卧相依,层叠茂密,在石间创造生命的传奇。
    大花杓兰,属百合亚纲,花瓣呈紫色、红色或粉红色,通常有暗色脉纹,边缘有细缘毛。

东北岩高兰,不畏严寒的匍匐状小灌木,是难得的珍稀常绿植物。线形叶片轮生或交互对生,果成熟时呈紫红色至黑色。

红豆,又称越桔,属杜鹃花科。分布于高山苔原带,多见于落叶松、白桦林下。

石耳,别名石壁花,地衣体单片型。其形似耳,因生长在阴湿石缝中而得名于世。

科学调查发现,这片湿地地形平缓,土层薄且透气性好,土壤养分充足,分布有高等植物57科174属313种。

星移斗转,四季变迁,满归贝尔茨河国家湿地公园,这片极度寒冷的冻土湿地,作为绿色基因的宝库,生物多样性的丰富超乎人们想象。独有的生态环境,向人们诉说着森林与湿地的魅力,动物与植物的和谐。

这片湿地,曾温柔的支撑着人类的昨天与今天,也必将为人类的明天擎起一个绿意葱茏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