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也是最大的‘储碳库’和最经济的‘吸碳器’,对于实现碳中和具有重要意义。”提到碳中和,全国人大代表、内蒙古森工集团北岸林场第七小队工队长周义哲马上与自己工作的大兴安岭重点国有林区联系起来。这次上会他带来的建议也与此相关。
周义哲代表。记者 袁永红 摄
今年58岁的周义哲,已经在林业一线工作40余年。他说,大兴安岭重点国有林区是我国面积最大的国有林区,其中生态功能区面积10.67万平方公里,活立木总蓄积10.33亿立方米,年活立木蓄积净增量持续保持在2100万立方米左右,可提供近4000万吨的碳中和空间。“大兴安岭重点国有林区可开发的碳汇林面积260万公顷,理论周期内年均减排量可达700万吨二氧化碳当量!”
周义哲认为,在大兴安岭重点国有林区开展国有林碳汇储备基地试点建设,与发挥国有林区生态功能、维护生态安全、提供生态服务的职能定位高度一致,是推动国有林区经济转型、实现生态产品价值转化的重要路径,也是促进林区森林质量提升的重要抓手,对于增加国家碳汇、实现碳中和具有重大意义。
为此,周义哲提出三点建议。一是希望国家支持大兴安岭重点国有林区建设国有林碳汇储备基地试点,建立碳汇长期科研基地和科技推广基地,深入推进森林增汇经营技术研究推广,开展低碳示范,探索林业碳汇参与碳中和新机制新途径,建设国家“双碳”战略国有林试验田。二是尽快落实碳汇配额,支持将林业碳汇销售额纳入减排体系交易并在全国性交易体系中明确相应的比例,增加林业碳汇开发的市场预期。三是率先在大兴安岭重点国有林区实施护林增汇精准提升工程,加强政策支持、管理机制协调,切实落实森林资源培育责任,提高森林蓄积量和单位面积产出率,不断增强森林碳汇能力,在更高层次上实现森林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多赢。